懒猫微服故事篇(二):西湖邂逅后,我手把手教她玩转NAS
去年与她相识于杭州,是在西湖的游船上。参加活动过后,我想在杭州逗留一天,看看被世人称为眼泪的西湖水。没做攻略,匆匆向前台要了手册,然后来到距离最近的码头。磨磨蹭蹭之后总算开船,隔着一堆大爷大妈看着看着她在拍照,也邀请我帮她拍照。于是找她要攻略,一起逛三潭映月,净慈寺,讨论雷峰塔的倒下。
因为苏堤,我们聊到东坡,美食以及宦海沉浮。聊到最爱的粤菜和川菜更是共同的爱好,去成都旅游的时候找他要了攻略,并且约定下次去她的城市旅游给我当导游。
https://appstore.lazycat.cloud/#/shop/detail/cloud.lazycat.shell.files
加了微信一直零零碎碎的聊着。一个周末的早上,她找我帮忙转换视频格式。由于微信的限制无法发送大文件,于是我建议她通过懒猫网盘传给我。
于是开始做思想工作,把数据上传到我的家里的懒猫微服上。这里还是感谢信任和支持,没有认为我这个是一些诈骗盗取的网站。(毕竟曾经在学校讨论代理问题,被文科生当成黑客)
然后开账户,她的 windows 好像没有可以扫码的地方,所以我帮助她注册好,然后发给她。和她自己注册不一样的是,她的设备我登录时候我这边会弹出“安全码”,然后再发给她,这样她就就可以自己处理登录的问题了。我给她开了懒猫相册,清单,网盘和一些好玩的 APP,除了处理这个事情之外,也希望后面也能慢慢用起来其他的功能。
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 MFA 的人,但是这个二次验证还是能够接受。常规的 MFA 是每次登录都要手动输入二次验证码,而这个相同的设备只需要一次。虽然从系统设计的角度上看二者没有太大的区别,但是还是感觉这个设计,用来节约我们浪费在二次验证上的时间。我们不是牛马,我们是人,我要相信自己的验证。
然后我告诉他把文件上传到网盘上,然后共享整个文件夹给我。在我的不完全测试下只有文件夹才能共享,然后操作完文件之后再做同样的操作共享给她。毕竟对比被共享人而言,这个目录是只读的,所以我们用共享给对方来完成这个操作。
当然中间有个小插曲,就是上传需要等好久。她的是文科生所以对网络一知半解。一开始还以为她家的网速慢,还稍微吐槽了下。
上传完成之后,我于是让她测试下家里的网速。毕竟以前找我修电脑的姑娘,不是电脑配置过时就是,几乎完全的电脑盲。然后测试下来发现她家的网速还算可以,主要是国内的运营商限制比较多。国内是唯一按照 BGP 收费的,加上还要打击 PCDN,所以每家的上传少的可怜,30MBPS 是刚好能玩的水准,转算成实际的速度嘛,还是等等吧。
实际上,她给我的文件竟然有 15 个 G 多。这种大文件如果不是自建 NAS 或者商业方案根本没有传输的办法。QQ 和微信限制大小,就连邮箱也要限速 5 个 G。最早以前,我们用的办法就是,分段压缩成多个压缩包,然后一个个传给对面,对面再用相同的办法解开。十分麻烦并且耗时。而使用传统的 NAS 还要面临不定时封端口的噩梦,装机师傅和客服都解释不清楚,没有地方去问。虽然家里有公网 IP,但是不想每天被这种琐碎的问题困扰,当初购买懒猫微服也是最喜欢他们这个穿透的卖点。内网传统的是永恒的问题,然后是动态域名解析,做好还要加上健康检查,之前休假的时候把家里的机器透传到公网上,然后三五天就被封端口,但是回去看的时候内网怎么都是好的,但公网 telnet 依然有问题,除非重启路由器更换 IP。
现在我不用为了网络穿透的问题烦恼了,不用担心二次验证以及黑客攻击的问题。用拓竹的例子来说吧,只有用懒猫是在玩 NAS,其他的传统硬件都是在折腾。折腾固然好,兴趣价更高。若为自由故,二者皆可抛。
懒猫带给我的,是丰富的硬件资源和社群沟通,以及售后的专业和及时。花钱买省心,剩下抄作业。大抵如此了。
懒猫微服故事篇(二):西湖邂逅后,我手把手教她玩转NAS